衡水内画,也称冀派内画,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于1967年创建,源于京派内画。内画最早起源于清代乾隆后期的北京,是用特制的勾笔在水晶、玛瑙、琥珀、玻璃等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的容器内壁作画的一种手工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美术。内画最早的、最经典的载体是鼻烟壶,早期颜料为国画颜料。
王习三1938年生于北京,1958年考入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跟随清末民初内画四大名家之一的叶仲三先生的儿子叶晓峰和叶菶祺学习内画。1966年王习三返回原籍河北省衡水地区杨庄村,次年以副业形式搞起内画,不断带徒传艺,发展创新。1968年王习三发明金属杆勾毛笔,1979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家”,1981年首创内画油彩肖像技法,将内画的技艺水平提升到一个历史新高度。王习三及其弟子的作品形成了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谐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的风格,被海内外收藏家称为冀派内画,与京派内画、鲁派内画、粤派内画,并称中国内画四大流派,且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绘画技艺水平,都居于首位。
1993年,衡水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内画艺术之乡”称号,衡水内画的分布区域主要为衡水市市区,辐射周边饶阳、深州、阜城等市县,据2006年统计,从业人员约4万人,年产值约10亿元。
2006年,衡水内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2007年,王习三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有《清代帝后像》《美国历届总统像》《中国十二朝代名君国宝图》,其中《美国历届总统像》于198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的“金杯珍品奖”;2012年,王习三的儿子王自勇被认定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代表作有《近现代国画大师肖像系列》、《父亲的历程》系列鼻烟壶等,其中《近现代国画大师肖像系列》鼻烟壶于2013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